【關於弟子】 *?vCC+c
<xm7qmqI
若從「師者,所以傳道、授業、解惑」的定義看來,弟子就不僅限於佛門的正式拜師。凡是受到前輩點化開導──例如霧谷老人與枯葉,甚至戲外觀眾,都該包含在「弟子」的範圍。作為「一頁天書渡迷航」的生命導師,書前輩確實當之無愧。 s ll\g
F/{!tx
相較於其它師徒,正劇裡對前輩和弟子的相處互動著墨並不很多,但徒弟卻是他度入紅塵的重要因緣。一位關心弟子的師尊,才會在靈心異佛犧牲的當下出現。對於徒弟的死,書前輩的態度並沒有世間人常犯的盲點,反而以弟子的抉擇為榮,認為他「不枉此生」。之後書前輩又曾言救素還真是因為「他是吾徒捨命相救之人」,也表示他信任徒弟的人格與眼光。雖然只是幾句話加上幾個場景,卻能夠明白什麼樣的師尊能教出如此大無畏的徒弟。 h;"4+uw
9$w.9`Py
目前檯面上仍活躍的弟子輩,大概只剩業小靈(官方對不起∼我當小靈是一名徒弟不是一枚寵物∼:P)。書前輩會收過去的宿敵為門下,也是挺有趣的安排。雖然咱曾經聽過有人以為前輩如此作的理由,是想避免三途判全亡而使自己天命終結。本人對此說法全然反對就是,前輩收徒不會算計那麼多心機。 9.-S(ZO
5C]x!>kX
類似的故事或許可以聯想到惠能大師門下的志徹。時禪門南北宗相爭,俗名張行昌的志徹受北宗門人囑咐,前來刺殺惠能卻失敗,見能大師神通,當下悔悟請求出家。六祖指示「汝且去,恐徒眾翻害於汝。汝可他日易形而來,吾當攝受。」(CBETA, T48, no. 2008, p. 359, a10-11)受到能大師行為的感動,此後張行昌果真拜入惠能門下,法名志徹,開悟正果。 RtS+<^2a;
;[DU%f
比起來,三途判的立場可不是像收錢買命的刺客一般單純,但不以對方惡行為限制,更願意度其回歸正道,戲裡戲外的兩位高僧,氣度與用心是相似的。看現在的業小靈,咱反而想不起他作為三途判時的情況,只記得書前輩有位時時念著「仙仔仙仔」、率真可愛的徒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