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壇風格切換切換到寬版
  • 9366閱讀
  • 5回復

《景德傳燈錄》詩偈 [復制鏈接]

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離線巫鴉子
 

只看樓主 倒序閱讀 使用道具 主樓  發表于: 2011-06-10
關鍵詞︰ 佛教偈語
《景德傳燈錄》是禪宗代表性傳記,其中收有不少禪師們的對答偈、開悟偈、上堂偈等,
不過依照中國禪詩數量之多,還是有很多沒收錄的。

「偈」為佛教專有名詞,《佛光大辭典》解釋偈可分廣狹二義:
「廣義之偈,包括十二部教中之伽陀(梵 gāthā)與祇夜(梵 geya),兩者均為偈頌之體,然兩者之意義互異:偈前無散文(長行),而直接以韻文記錄之教說,稱為孤起偈,即伽陀;偈前有散文,而尚以韻文重複其義者,稱為重頌偈,即祇夜。」狹義之偈則單指前者。兩者在佛經中均可見,經常搭配使用。此文體之語句,則稱偈語。
佛經漢譯後,偈的形式類似詩文,通常有押韻且字數固定。偈經常用來歸納重點或者表達個人意境,如五祖洪忍欲傳衣缽之時,便要弟子呈偈表達自己的悟境。

因為是整理工作的成果,暫時依照卷數排序,有特殊者再加上解釋。
希望能帶來一些感悟。
Menschen nicht durch Grenzen getrennt, sondern nur durch eine andere Art des Sehens.
把我們和大部分人區隔開來的不是一道界線,而是另一種觀點。
(Hermann Hesse《Demian》)
離線巫鴉子

只看該作者 1樓  發表于: 2011-06-10
卷一、七佛

毘婆尸佛:「身從無相中受身,喻如幻出諸形象。幻人心識本來空,罪福皆空無所住。」

尸棄佛:「起諸善法本是幻,造諸惡業亦是幻。身如聚沫心如風,幻出無根無實性。」

毘舍浮佛:「假借四大以為身,心本無生因境有。前境若無心亦無,罪福如幻起亦滅。」

拘留孫佛:「見身無實是佛身,了心如幻是佛幻。了得身心本性空,斯人與佛何殊別。」

拘那含牟尼佛:「佛不見身知是佛,若實有知別無佛。智者能知罪性空,坦然不怖於生死。」

迦葉佛:「一切眾生性清淨,從本無生無可滅。即此身心是幻生,幻化之中無罪福。」

釋迦牟尼佛:「法本法無法,無法法亦法。今付無法時,法法何曾法?」

釋迦牟尼佛〈無常偈〉:「諸行無常,是生滅法。生滅滅已,寂滅為樂。」

大眾於佛前贊曰:「凡俗諸猛熾,何能致火爇。請尊三昧火,闍維金色身。」


註:
1、「七佛」又稱過去七佛。指釋迦佛及其出世前所出現之佛。
2、世尊的〈無常偈〉又作〈涅槃偈〉,《大般涅槃經》記為世尊入滅前所誦。《華嚴經》中,雪山童子捨身所聽授者,也是此偈。
1條評分樹苗+20
雲山雪影 樹苗 +20 辛苦了 雖然我在雲裡霧裡之中 2011-06-10
Menschen nicht durch Grenzen getrennt, sondern nur durch eine andere Art des Sehens.
把我們和大部分人區隔開來的不是一道界線,而是另一種觀點。
(Hermann Hesse《Demian》)
離線巫鴉子

只看該作者 2樓  發表于: 2011-06-12
二十八祖

第一祖•摩訶迦葉:
如來弟子,且莫涅盤。得神通者,當赴結集。
比丘諸眷屬,離佛不莊嚴。猶如虛空中,眾星之無月。
法法本來法,無法無非法。何於一法中,有法有非法。

第二祖•阿難尊者:
本來付有法,付了言無法。各各須自悟,悟了無無法。
二王善嚴住,勿為苦悲戀。涅槃當我淨,而無諸有故。

第三祖•商那和脩:
非法亦非心,無心亦無法。說是心法時,是法非心法。
通達非彼此,至聖無長短。汝除輕慢意,疾得阿羅漢。

第四祖•優婆毱多:
心自本來心,本心非有法。有法有本心,非心非本法。
我法傳於汝,當現大智慧。金日從屋出,照耀於天地。

第五祖•提多迦:
通達本心法,無法無非法,悟了同未悟,無心亦無法。

第六祖•彌遮迦:
無心無可得,說得不名法。若了心非心,始了心心法。

第七祖•婆須密:
我從無量劫,至于生此國。本姓頗羅墮,名字波須蜜。
心同虛空界,示等虛空法。證得虛空時,無是無非法。

第八祖•佛陀難提:
汝言與心親,父母非可比。汝行與道合,諸佛心即是。外求有相佛,與汝不相似。欲識汝本心,非合亦非離。
虛空無內外,心法亦如此。若了虛空故,是達真如理。

第九祖•伏馱密多:
父母非我親,誰是最親者。諸佛非我道,誰是最道者。
我師禪祖中,當得為第八。法化眾無量,悉獲阿羅漢。
真理本無名,因名顯真理。受得真實法,非真亦非偽。

第十祖•脇尊者:
此地變金色,預知於聖至。當坐菩提樹,覺華而成已。
真體自然真,因真說有理。領得真真法,無行亦無止。

第十一祖•富那夜奢:
師坐金色地,常說真實義。迴光而照我,令入三摩諦。
迷悟如隱顯,明暗不相離。今付隱顯法,非一亦非二。

第十二祖•馬鳴大士:隱顯即本法,明闇元不二。今付悟了法,非取亦非離。

第十三祖•迦毘摩羅:非隱非顯法,說是真實際。悟此隱顯法,非愚亦非智。

第十四祖•龍樹尊者:
身現圓月相,以表諸佛體。說法無其形,用辨非聲色。
為明隱顯法,方說解脫理。於法心不證,無嗔亦無喜。

第十五祖•迦那提婆:
入道不通理,復身還信施。汝年八十一,此樹不生耳。
本對傳法人,為說解脫理。於法實無證,無終亦無始。

第十六祖•羅睺羅多:於法實無證,不取亦不離。法非有無相,內外云何起?

第十七祖•僧伽難提
稽首大慈父,和南骨血母。我今欲出家,幸願哀愍故。
心地本無生,因地從緣起。緣種不相妨,華果亦復爾。

第十八祖•伽耶舍多:有種有心地,因緣能發萌。於緣不相礙,當生生不生。

第十九祖•鳩摩羅多:性上本無生,為對求人說。於法既無得,何懷決不決?

第二十祖•闍夜多尊:言下合無生,同於法界性。若能如是解,通達事理竟。

第廿一祖•婆修盤頭:泡幻同無礙,如何不了悟。達法在其中,非今亦非古。

第廿二祖•摩拏羅:心隨萬境轉,轉處實能幽。隨流認得性,無喜復無憂。

第廿三祖•鶴勒那:
認得心性時,可說不思議。了了無可得,得時不說知。
一法一切法,一切一法攝。吾身非有無,何分一切塔。

第廿四祖•師子比丘:正說知見時,知見俱是心。當心即知見,知見即于今。

第廿五祖•婆舍斯多:聖人說知見,當境無非是。我今悟真性,無道亦無理。

第廿六祖•不如密多者:真性心地藏,無頭亦無尾。應緣而化物,方便呼為智。

第廿七祖•般若多羅
心地生諸種,因事復生理。果滿菩提圓,花開世界起。
路行跨水復逢羊,獨自悽悽闇渡江。日下可憐雙象馬,二株嫩桂久昌昌。

其它人物
阿闍世王:稽首三界尊,棄我而至此。暫憑悲願力,且莫般涅盤。
毗舍離王:尊者一何速,而歸寂滅場。願住須臾間,而受於供養。
梵王:若因地倒,還因地起。離地求起,終無其理。
波旬:稽首三昧尊,十力聖弟子。我今願迴向,勿令有劣弱。
梵王帝釋及諸天眾:賢劫眾聖祖,而當第七位。尊者哀念我,請為宣佛地。
女子:稽首長老尊,當受如來記。今於此地上,宣通第一義。
波羅提:在胎為身,處事名人。在眼曰見,在耳曰聞,在鼻辨香,在口談論。在手執捉,在足運奔。徧現俱該沙界,收攝在一微塵。識者知是佛性,不識喚作精魂。
神人:師壽於百歲,八十而造非。為近至尊故,熏修而入道。雖具少智慧,而多有彼我。所見諸賢等,未嘗生珍敬。二十年功德,其心未恬靜。聰明輕慢故,而獲至於此。得王不敬者,當感果如是。自今不疏怠,不久成奇智。諸聖悉存心,如來亦復爾。



二十八祖:禪宗所傳之二十八位祖師,全稱西天二十八祖。見於宋代契嵩之《傳法正宗記》。《景德傳燈錄》列二十八祖,全同於正宗記,亦有以為是後代追改,並非原本者。唐代、禪僧神會答崇遠問,謂西域自大迦葉至菩提達摩共八代,此蓋誤以撰禪經之達摩多羅為菩提達摩之故。
1條評分樹苗+100
skygodvv 樹苗 +100 先獻上小花^^ 2011-06-12
Menschen nicht durch Grenzen getrennt, sondern nur durch eine andere Art des Sehens.
把我們和大部分人區隔開來的不是一道界線,而是另一種觀點。
(Hermann Hesse《Demian》)
離線巫鴉子

只看該作者 3樓  發表于: 2011-06-15
進入中國禪宗部份,應該會出現比較多熟悉的偈語吧。^^b
接著按照人物整理,順序倒不一定了。



東土初祖•菩提達摩
1、吾本來茲土,傳法救迷情。一花開五葉,結果自然成。
2、亦不覩惡而生嫌,亦不觀善而勤措,亦不捨智而近愚,亦不拋迷而就悟。達大道兮過量,通佛心兮出度。不與凡聖同躔,超然名之曰祖。
3、江槎分玉浪,管炬開金鎖。五口相共形,九十無彼我。

二祖•慧可
1、本來緣有地,因地種華生。本來無有種,華亦不曾生。
2、備觀來意皆如實,真幽之理竟不殊。本迷摩尼為瓦礫,豁然自覺是真珠。無明智慧等無異,當知萬法即皆如。愍此二見之徒輩,申辭措筆作斯書。觀身與佛不差別,何須更覓彼無餘。

三祖•僧璨:華種雖因地,從地種華生。若無人下種,華地盡無生。

四祖•道信:華種有生性,因地華生生。大緣與信合,當生生不生。

五祖•弘忍:有情來下種,因地果還生。無情既無種,無性亦無生。

六祖•慧能
1、菩提本非樹,心鏡亦非臺。本來無一物,何假拂塵埃。
(神秀: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臺。時時勤拂拭,莫遣有塵埃。)
2、心地含諸種,普雨悉皆生。頓悟花情已,菩提果自成。
3、即心名慧,即佛乃定。定慧等持,意中清淨。悟此法門,由汝習性。用本無生,雙修是正
生來坐不臥,死去臥不坐。元是臭骨頭,何為立功過。
4、一切無心自性戒,一切無礙自性慧。不增不退自金剛,身去身來本三昧。
5、禮本折慢幢,頭奚不至地。有我罪即生,亡功福無比。
6、汝今名法達,勤誦未休歇。空誦但循聲,明心號菩薩。汝今有緣故,吾今為汝說。但信佛無言,蓮華從口發。
7、心迷法華轉,心悟轉法華。誦久不明己,與義作讎家。無念念即正,有念念成邪。有無俱不計,長御白牛車。
8、自性具三身,發明成四智。不離見聞緣,超然登佛地。吾今為汝說,諦信永無迷。莫學馳求者,終日說菩提
9、大圓鏡智性清淨,平等性智心無病。妙觀察智見非功,成所作智同圓鏡。五八六七果因轉,但用名者無實性。若於轉處不留情,繁興永處那伽定
10、不見一法存無見,大似浮雲遮日面。不知一法守空知,還如太虛生閃電。此之知見瞥然興,錯認何曾解方便。汝當一念自知非,自己靈光常顯見。
11、無上大涅槃,圓明常寂照。凡愚謂之死,外道執為斷。諸求二乘人,目以無為作。盡屬情所計,六十二見本。妄立虛假名,何為真實義。唯有過量人,通達無取捨。以知五蘊法,及以蘊中我。外現眾色象,一一音聲相。平等如夢幻,不起凡聖見。不作涅槃解,二邊三際斷。常應諸根用,而不起用想。分別一切法,不起分別想。劫火燒海底,風鼓山相擊。真常寂滅樂,涅槃相如是。吾今彊言說,令汝捨邪見。汝勿隨言解,許汝知少分。
12、慧能沒伎倆,不斷百思想。對境心數起,菩提作麼長。
(臥輪:臥輪有伎倆,能斷百思想。對境心不起,菩提日日長。)


神秀:一切佛法,自心本有。將心外求,捨父逃走。
智威
莫繫念念,成生死河。輪迴六趣海,無見出長波。
余本性虛無,緣妄生人我。如何息妄情,還歸空處坐。
慧忠
念想由來幻,性自無終始。若得此中意,長波當自止。
虛無是實體,人我何所存?妄情不須息,即汎般若船。
人法雙淨,善惡兩忘。真心真實,菩提道場。
湘之南、潭之北,中有黃金充一國。無影樹下合同船,瑠璃殿上無知識。
[ 此帖被巫鴉子在2011-06-15 19:06重新編輯 ]
2條評分貢獻值+70樹苗+20
hiko 貢獻值 +70 頗為受教∼∼∼辛苦巫鵶啦^ ^ 2011-06-19
雲山雪影 樹苗 +20 辛苦的鵶,論壇充實有價值的資料越來越多了 不像我以前沒事就發傻花癡 2011-06-15
Menschen nicht durch Grenzen getrennt, sondern nur durch eine andere Art des Sehens.
把我們和大部分人區隔開來的不是一道界線,而是另一種觀點。
(Hermann Hesse《Demian》)
離線非歡
只看該作者 4樓 發表于: 2011-06-19
冒昧來回帖^^b,補充四祖•道信求道歷程,一個口耳相傳聽聞來的小典故:
四祖又稱黃梅四祖,得名自某世曾棲生黃梅樹。
第一世,四祖雖一心向佛,但上有高堂下有妻小,他於少年、中年時皆有出家向佛的念頭,每次都被妻子勸阻,待到兒女長大成人,他徵詢妻子,終於獲得首肯,但這時四祖也已年至耄耋,因此被三祖嘆惋拒絕。
四祖傷心而故,靈魂飄盪,棲生於黃梅樹,一日有個少女摘了黃梅吃,未婚而孕。這少女便是前世屢次阻他求道的妻子,少女生下他後,這是四祖第三世,他以童子稚齡向三祖求道,三祖說:「你年紀太小了。」
四祖怒道:「我老的時候來,你說我太老,我小的時候來,你又說我太小。」
三祖驚覺有異,仔細詢問才知事情始末,第三世四祖終於如願求道。求道後,四祖對於此世的母親仍奉養,但將她幽禁,奉養是償還生身之恩,幽禁卻是為了盡快消除妻子前世阻人求道的惡業。
故事大致如此,有趣所以印象深刻,但未仔細考究過,請大家看看就好^-^
1條評分樹苗+20
雲山雪影 樹苗 +20 謝謝解析! 2011-06-19
一瓣清寒勻瘦色,東籬夕照笑仙翁
離線巫鴉子

只看該作者 5樓 發表于: 2011-06-20
回 4樓(非歡) 的帖子
謝謝阿涼補充。m^^m
這故事我有聽過哦,不過主角似乎是五祖弘忍禪師。

《大正藏》中禪宗部多數稱五祖前世為一植松老人,比較完整的記載在《佛祖統紀》卷39:

四祖信禪師居破頭山,有老僧號栽松道者,請曰:「法道可得聞乎?」
祖曰:「汝老矣,使有所聞,何能廣化?能再來,吾尚可待。」
乃去行水邊,見周氏女浣衣,揖求寄宿歸而孕。父母逐之,日庸紡里中,夕宿眾館。及生一子,棄水中,明日見泝流而上,氣盛體潔,遂舉之。
常隨母乞食,見四祖於黃梅道中,祖語其母令出家,是為弘忍禪師。嗣居東山,大行其道。眾館後為佛母寺,東禪有佛母冡(林間錄)(CBETA, T49, no. 2035, p. 366, b24-c4)

「栽松道者借路周氏之家,後來為第五祖」,似乎也是禪門公案之一,曾有學僧請問師父參悟。
Menschen nicht durch Grenzen getrennt, sondern nur durch eine andere Art des Sehens.
把我們和大部分人區隔開來的不是一道界線,而是另一種觀點。
(Hermann Hesse《Demian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