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壇風格切換切換到寬版
  • 8203閱讀
  • 10回復

[授權轉載]《百世“雜論”一頁書》  作者:bastbook [復制鏈接]

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離線紫錦囊

只看該作者 10樓 發表于: 2012-10-14
「沙門瞿曇為諸弟子說如是法:不斷五蓋:惱心、慧力羸、為障礙分,不趣涅槃;善攝其心住四念處:心與慈俱,無怨、無嫉、亦無瞋恚,廣大無量,善修充滿:四方、四維、上下,一切世間心與慈俱,無怨、無嫉、亦無瞋恚,廣大無量,善修習充滿;如是,修習悲……喜……捨心俱亦如是說,我等亦復為諸弟子作如是說,我等與彼沙門瞿曇有何等異,所謂俱能說法!」 pN:Kdi  
V3Q+s8OIF  
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 ~J wb`g.  
上面是小僮道友提到的大正藏《雜阿含經》743經的部份經文,想來說說其中的『四念處』也稱為『四念住』 c[wla<dO*  
四念處是釋迦牟尼佛進入涅槃前,阿難侍側號哭,這時”阿那律”勸阿難止住悲傷,趁師父未圓寂,有四件事請師父指點出來,讓弟子遵循。 c'>/  
第一件事:師父死後,應以誰為師 \r^qL^  
第二件事:應以何為住 AN8`7F1  
第三件事:應以何為法 JQ8fdP A  
第四件事:以後集結經典,起頭應用什麼文字。 DS.RURzd{r  
;c-(ObSm  
釋迦牟尼的回答: SPX$ U5&  
第一問:應以波羅提木議為師,譯成中文為『戒律』 1 d}Z(My  
第二問:應以四念為住,也就是修持的方法 Wu c S:8#|  
下手修的四念處和成就的四念處並不同內函 v7BA[jQr  
下手修重的是破除我相,而我相根深柢固,破除不易,所以一般就以此四念為傳播重點 DCIxRPw  
四念處是,觀身不淨,觀受是苦,觀心無常,觀法無我 .h@rLorm>  
尤其第一個觀身不淨功夫做深入的話...我相就容易破除,人的身體以三十六物作觀 %Gz0^[+  
外相十二:髮、毛、爪、齒、眵、淚、涎、唾、屎、尿、垢、汗 jnKWZ/R  
身器十二:皮、膚、血、肉、筋、脈、骨、髓、肪、膏、腦、膜 9ifDcYl  
內含十二:肝、膽、腸、胃、脾、腎、心、肺、生臟、熟臟、赤痰、白痰 ^84G%)`&  
由這三十六物集合成一個身體非常不淨,常觀就不會迷戀身體。 S;3R S;  
o{* e'4  
愣嚴經有提到,釋尊有位弟子名”優波尼沙陀”性多貪慾,煩惱障重,故佛教修不淨觀以對治,逐以此身生大厭離 EUD~CZhS"k  
悟諸色性者,以其根利,修觀之後,非但離障,且能悟性,白骨微塵,燒骨成灰化為微塵,微塵遇風一吹即散,終歸於空,即色不可得 8_BV:o9kL  
無色不能顯空,非但色無(有色才能顯出空),并空亦無(色沒空也就沒了),故曰空色二無,因此得成無學之道。 +%T\`6  
 Ch&a/S}  
第三問:是問如有變心的弟子,要如何處理,佛答以默擯,表示棄於佛門之外 Xx."$l  
第四問:經典的起頭用『如是我聞』,經典的開頭這四個字表示是釋迦牟尼說的。 9YIM'q>`v  
`#F{Waww'  
;4R$g5-4X  
破除我相之後,就要以上乘的四念處修持 +Mo9kC  
第一念從觀身不淨到『觀身性向,猶如虛空』 l&OKBUG  
第二念從觀受是苦到『觀受不在內外,不住中間』 "pi=$/RD9  
第三念從觀心無常到『觀心但有名字,名字性離』 D0&,?  
第四念從觀法無我到『觀法不得善法,不得不善法』 $+8cc\fq  
此大乘四念處是成就的法門。 X^}I-M%{m  
fHE <(  
bv]`!g: C  
bH7X'%r  
@=bLDTx;c)  
[ 此帖被紫錦囊在2012-10-14 08:37重新編輯 ]
1條評分貢獻值+500
skygodvv 貢獻值 +500 感謝補充說明 2012-10-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