寫「關於殺生」的時候,提到部分人對於有情的麻木,讓我聯想到佛教經常受到討論的一個議題「素食」。想自己自吃素以來經常受到旁人的疑問,稍微整理下所感放在這裡。
素食可以說是中國大乘佛教特有,世尊時代與現今的南傳佛教,並沒有限制出家眾不可食肉。過去調達曾提五法,內有「不食魚肉」,被佛陀以為太過嚴格。因佛住世時,僧團過的是乞食生活,據《法集經》,如來乞食有三意,即「不貪珍味」、「為破我慢」、「慈悲平等」。在這種情形下,不容易貫徹素食。早期佛教禁止食用的「葷食」主要是「五辛」,指得是帶有辛味之蔬菜,如蒜、蔥、興渠、韭、薤。原因可能與印度本身文化有關,帶有濃烈氣味的葷辛,被印度人視為不潔。《楞嚴經》載:「此五種之辛,熟食者發婬,生啖者增恚,十方天仙嫌其臭穢,咸皆遠離,……故求菩提者當斷世間之五種辛菜。」用白話些的解釋,就是遠離穢惡,也是對他人的禮貌。
但戒律雖不禁止肉食,卻規定出家僧侶只可食用「淨肉」。即不為我殺,且不見其殺者;不為我殺,且不聞被殺之聲者;無為我而殺之嫌者。若加壽命盡而自然死亡之鳥獸肉(自死)及猛獸猛鳥等食殘之肉(鳥殘),則稱為五淨肉。後兩者可歸因於生態本然,前三者有些類似孟子「君子遠庖廚」的說法。
中國佛教是全然素食主義,除了五辛更禁一切酒肉,此戒律主要奠基於梁武帝〈
斷酒肉文〉,那可以說是帝王對僧團頒布的一項「法令」。蕭衍前後寫了幾篇文章闡明佛教素食,後依據《梵網經》中載:「若佛子故食肉,一切肉不得食。斷大慈悲佛性種子,一切眾生見而捨去,是故一切菩薩不得食一切眾生肉。食肉得無量罪,若故食者,犯輕垢罪。」又云:「佛子!若自殺、教人殺、方便殺、讚歎殺、見作隨喜,乃至咒殺、殺因、殺緣、殺法、殺業,乃至一切有命者,不得故殺。」《入楞伽經》另有〈遮食肉品〉以食肉習為眾生更相殺害原因之一。由於佛法中有殺生戒,如將此戒條擴充解釋,一切有情皆是生命,不能強行斷其生機,《大乘入楞伽經》言「凡殺生者多為人食,人若不食,亦無殺事,是故食肉與殺同罪」,因此戒殺、茹素乃實踐佛陀慈悲精神之一種方便法。
若言素食是為戒殺,咱在吃素過程中不乏旁人質疑,植物也是生命,吃果菜不也是殺生?水中、空氣中有千萬億微生物,喝水呼吸豈不是也在殺生?單單說不吃魚肉,根本是種偽善。諸如此類的相似發言,通常聽到時只能苦笑。素食吃果菜,其實有更細微的說法是「只食莖葉果」,意思是不斷植物生機。早期不禁蜂蜜或奶製品,也是因為那可以再生,不至於對生物造成傷害。不過時至現在,原本只是需求已成為自然嚴重的負擔。若不介意咱用嚴重些的辭彙,魚肉的來源真的是殘殺與虐殺。原本咱吃素只因不能吃五辛,沾到一定吐得連胃酸都不剩,後來逐漸感到人類為食肉,對其它生命如此不容情。我想大概是自己夠神經質,才會覺得殺業沉重。
身邊人經常以為吃狗肉或兔肉是殘忍,卻沒有想到雞、豬也是相同道理。其實我感到一般人就像是齊宣王,見牛將釁鐘,不忍其觳觫,故以羊易之也。人性中有慈悲的芽苗,卻沒有好好培育使其生長,因此感受有限。中國佛教所以素食,是基於對三界的同體大悲。希望人在關注自己,也能關注到他人甚至眾生。
[ 此帖被巫鴉子在2011-06-01 20:12重新編輯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