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壇風格切換切換到寬版
  • 7510閱讀
  • 16回復

[布袋戲與佛教]霹靂四境與佛教四聖諦 [復制鏈接]

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離線雲山雪影
 

只看樓主 倒序閱讀 使用道具 主樓  發表于: 2011-01-06
第一次訝異的發現,佛學原來的面目真是出乎我的認識,所以塞下這帖子。如今也該是糾正刪除的時候了。
[ 此帖被雲山雪影在2012-11-18 11:35重新編輯 ]
1條評分貢獻值+20
hiko 貢獻值 +20 感谢佛友的积极热心∼∼ 2011-01-08
離線雲山雪影

只看該作者 1樓  發表于: 2011-01-06
本文僅爲拋磚引玉之用,希望後來有更精彩的帖子。莫丟我磚頭哦。。。。。。。(抱頭鼠竄而去!)
離線skygodvv

只看該作者 2樓  發表于: 2011-01-09
關於四聖諦有很多討論,在深入探究之前,針對霹靂的四界先說一點感想....
如果我沒記錯,當初霹靂四境界應該是布袋戲最早有穿越時空、平行世界的設計(若有誤請指正)
又很慧眼獨具地地結合了佛教的四聖諦,將個人生命境界化為具體的世界,
不得不說,這個巧思真的相當具有創意。
而四境界的首次介紹,恰恰又是由一頁書這個來自別境的佛教高僧口中說出(詳見霹靂異數22集,一頁書在懸空棋盤為討保崎路人回答離惡障天地分法的說明)
讓佛教身分的角色來帶出四界的存在,不管是巧合還是精心的安排,都相當有意義。
長空不礙白雲飛。

離線宇宙神知
只看該作者 3樓  發表于: 2011-01-24
现在多了4个外星国度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1條評分樹苗+1
skygodvv 樹苗 +1 - 2011-05-03
離線雲山雪影

只看該作者 4樓 發表于: 2011-01-24
我已經準備看銀河大戰了
離線巫鴉子

只看該作者 5樓 發表于: 2011-05-02
一點小小補充,上課筆記。 ^^

四諦
指苦、集、滅、道四種正確無誤之真理。此四者皆真實不虛,故稱四諦、四真諦;又此四者為聖者所知見,故稱四聖諦。依次稱為苦聖諦、苦集聖諦、苦滅聖諦、苦滅道聖諦,或苦聖諦、苦習諦、苦滅諦、苦滅道聖諦,或苦諦、苦集諦、苦盡諦、苦出要諦,或苦聖諦、集聖諦、真聖諦、道聖諦。
諦,梵語satya,審實不虛之義,《增一阿含經》載,如來所說之理法,真實不虛,稱為諦。四諦,係佛陀成道之後,於鹿野苑為五比丘初轉法輪之說,為佛教中之基本教義,並為生死解脫之唯一方法。

苦諦(duhkha-satya),
《增壹阿含經》:「彼云何名為苦諦?所謂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憂悲惱苦、愁憂苦痛,不可稱記。怨憎會苦、恩愛別苦、所欲不得,亦復是苦,取要言之,五盛陰苦,是謂苦諦。」(CBETA, T02, no. 125, p. 619, a10-14)
苦諦,為見世間萬物,不論有情非有情,悉皆為苦。此處「生苦」至「恩愛別苦」,又稱「八苦」,又可約分為三類而言。一為令身心不悅之苦,稱為「苦苦」;二為未壞前樂、壞滅後苦,稱為「壞苦」;三為無常流遷之苦,稱為「行苦」。其中前二者是身心外物所感受到的苦,屬於「一切皆苦」之現象;最後一項則是理智上的痛苦,為「一切皆苦」的本質要素。

集諦(samudaya-satya)
《增壹阿含經》:「云何苦習諦?所謂受愛之分,習之不惓,意常貪著,是謂苦習諦。」(CBETA, T02, no. 125, p. 619, a14-15)
苦習諦即苦集諦,為說明集起諸苦的真理。《增壹阿含經》主要解釋眾生心理上的無名貪著,是引發諸苦的原因。如對欲望的追求,稱為欲愛;對物質的存有貪戀,稱為色愛;對禪悅之耽溺稱為無色愛。後《大般涅槃經》指出愛亦分善與不善,不善之愛因無明而起,唯智者能生善法愛,也就是大乘所謂慈悲。然此處集諦所謂的愛,多半針對不善之愛所說。

滅諦(nirodha-satya),
《增壹阿含經》:「彼云何苦盡諦?能使彼愛滅盡無餘,亦不更生,是謂苦盡諦。」(CBETA, T02, no. 125, p. 619, a15-17)
苦盡諦即滅諦,只滅除諸苦與其形成原因之真理。滅即寂滅,非是俗之樂亦非禪悅之樂,而是不再輪迴的解脫境界「涅槃」。涅槃有二,一為「有餘涅槃」,只人雖去除貪嗔癡等欲界煩惱,卻因尚有色界、無色界之煩惱未除,故雖得生天界,但不得出三界。二為「無餘涅槃」則已去除所有無明煩惱,因此能夠不再輪迴受生。依據原始佛教四等,唯有證阿羅漢者能得證無餘涅槃。

道諦(mārga-satya),
《增壹阿含經》:「彼云何名為苦出要諦?所謂賢聖八品道。所謂等見、等治、等語、等業、等命、等方便、等念、等定。」(CBETA, T02, no. 125, p. 619, a17-19)
道諦又譯苦出要諦,為解釋滅苦之道。此處所言八品道,及一般所謂「八正道」。即等見(正見)、等治(正治、正思維)、等語(正語)、等業(正業)、等命(正命)、等方便(正方便、正勤)、等念(正念)、等定(正定)。以正見為基礎,對於四諦做正確且相應的思維,進而觀察、抉擇而覺知。方能「是聖、出世間,無漏、不取,正盡苦,轉向苦邊。」

綜觀四諦又可分為二組,其中苦與集表示迷妄世界之果與因,而滅與道表示證悟世界之果與因;即世間有漏之果為苦諦,世間有漏之因為集諦,出世無漏之果為滅諦,出世無漏之因為道諦。
以四諦為基礎,後各宗派依其理解不同而擴大了四諦的解釋。如有部教學之修證論中認為,於四善根位觀四諦,配組為「四諦十六行相」。《瑜伽師地論》開展四諦為七諦、十諦,《舊譯華嚴經》亦增為十諦,《菩薩瓔珞本業經》則將此開立為十六諦。


參考書目:;林朝成、郭朝順《佛學概論》;丁福保《佛學大辭典》;佛光山《佛光大辭典》;CBETA電子佛典集成。
1條評分貢獻值+30
skygodvv 貢獻值 +30 謝謝巫鵶的補充^^ 2011-05-03
Menschen nicht durch Grenzen getrennt, sondern nur durch eine andere Art des Sehens.
把我們和大部分人區隔開來的不是一道界線,而是另一種觀點。
(Hermann Hesse《Demian》)
離線雲山雪影

只看該作者 6樓 發表于: 2011-05-02
回 5樓(巫鴉子) 的帖子
哈,多謝補充
辛苦了哈!
離線巫鴉子

只看該作者 7樓 發表于: 2011-05-03
回 6樓(雲山雪影) 的帖子
咱手邊就只有這種嚴肅到翻的東西啊……
大部分又和書書或霹靂沒有直接相關,看起來更嚴肅了。ORZ
Menschen nicht durch Grenzen getrennt, sondern nur durch eine andere Art des Sehens.
把我們和大部分人區隔開來的不是一道界線,而是另一種觀點。
(Hermann Hesse《Demian》)
離線skygodvv

只看該作者 8樓 發表于: 2011-05-03
回 7樓(巫鴉子) 的帖子
哈,不會啦~
探討佛法就是要正心以待啊
佛學版正需要大家多多分享交流灌溉><
這是貼近書書的一個很重要的學習方式吶
長空不礙白雲飛。

離線雲山雪影

只看該作者 9樓 發表于: 2011-05-03
回 7樓(巫鴉子) 的帖子
我這邊也是
但是你還嚴肅到去翻,我個懶人懶到翻都不翻
我面壁檢討去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