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壇風格切換切換到寬版
  • 5558閱讀
  • 3回復

[佛學/佛教知識][佛學]佛教的生命定義 [復制鏈接]

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離線巫鴉子
 

只看樓主 倒序閱讀 使用道具 主樓  發表于: 2011-06-01
關鍵詞︰ 佛教書籍
中國佛教的特點是素食,目的是戒殺與護生,兩者都關係到如何定義「生命」的問題。以現代觀點而言,植物亦是生命,那麼吃素就不達到戒殺護生的意義了。

佛教如何定義「生命」,《佛光大辭典》中,將生命一詞解釋為「指自生至死之持續階段,而有體溫(煖)與意識(識)者」,意義類似現在的動物。但印老以為就佛家詞彙而言,並不使用生命這一術語,經典中只稱「有情」或「眾生」。追溯兩者語源,皆為梵語「sattva」,又譯作「薩埵」,佛經中的同意詞還有「有識」(如有識凡夫)、「有靈」(如有靈之類)、含識(即含有心識者)等。《雜阿含經》:「於色染著纏綿,名曰眾生;於受、想、行、識染著纏綿,名曰眾生。」(CBETA, T02, no. 99, p. 40, a6-8)又《學佛三要》:「有情,是有情識的,有情愛的。命者,是從業報而來的,有一期壽命的個體。所以佛法所開示的生命之流,不是說生理的,而是有心理活動的,大抵與動物的含義相近。」所以可見,早期佛經對「有情」的定義,是以「有意識活動」為標準,因此主要指得是人類,稍為向外擴充到現在生物學定義的「動物」範圍。

因此,佛經中有「四生」之說。所謂四生,即指「胎生、卵生、濕生、化生」,《阿毘達磨俱舍論》:「云何卵生?謂有情類生從卵穀,是名卵生,如鵝、孔雀、鸚鵡、鴈等。云何胎生?謂有情類生從胎藏,是名胎生,如象、馬、牛、猪、羊、驢等。云何濕生?謂有情類生從濕氣,是名濕生,如虫、飛蛾、蚊、蚰蜒等。云何化生?謂有情類生無所託,是名化生,如那落迦天中有等。具根無缺,支分頓生。無而欻有,故名為化。」(CBETA, T29, no. 1558, p. 43, c26-p. 44, a3)四生中,前三者與現在生物學說法類似,較特別的是「化生」。據經文,天與地獄眾生皆為化生,初人為化生,阿修羅、那伽與金翅鳥也有化生種。印老以為「化生是特殊的創化」,用生物學來類比,類似突變種。現在的演化學說認為生物並不是漸漸演變而是突然變化,例如白色蛾群中突然生出一隻黑蛾,物競天擇的結果,黑蛾更適合生存所以基因留下來了(詳情請查閱生物學書籍或Discovery),那麼這隻突變的第一隻黑蛾,就是「化生」。總而言之,佛家的有情,最初是針對「動物」而定義的。

若由宇宙觀來看,佛教將世界分為「有情世間」與「器世間」,前者指得是六道,後者指「四大積聚而為山、河、大地、國土、家屋等,以容受有情者」。《阿毘達磨俱舍論》中以詳述了有情世間與器世間的形成與分別。因此佛教雖以人為主要「有情」──因為唯有人能造惡業亦能成善業,但世界觀是廣涉一切法的。「器界的山河大地,草木叢林;報體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諸根;以及心心所法等,總名一切法。」雖言有情無情,但那只是對萬物是否有直接意識的分類,整體看來,生命之流生生不息且相互關聯,有情世間為有情之正報,器世間為有情之依報,所謂世間應是涵涉一切的。此後,中國天台宗荊溪湛然提出「無情有性」支佛性論,打破以往單以「一切有情識之生物」為主的觀點,據《大乘起信論》著《金剛錍》:「子信無情無佛性者,豈非萬法無真如耶?故萬法之稱,寧隔於纖塵,真如之體,何專於彼我?」(CBETA, T46, no. 1932, p. 782, c20-22)以「真如緣起」一說,認為山川、草木、大地、牆壁、瓦石等無情亦具佛性」。

佛教定義「生命」似乎也有發展過程,類似儒家由個人至天下,後推及一切世間。以現代科學眼光,佛教對生命的定義與分類有相似之處,亦有其時代限制。世尊以有情──尤以人為根本,主要是因為人有為善作惡之能,當人能夠有自我認知,才能進一步「護生」。


參考書目
釋印順:《學佛三要》、《佛法概論》
釋聖嚴:《正信的佛教》、《學佛群疑》
《佛光大辭典》
1條評分貢獻值+30
skygodvv 貢獻值 +30 - 2011-06-02
Menschen nicht durch Grenzen getrennt, sondern nur durch eine andere Art des Sehens.
把我們和大部分人區隔開來的不是一道界線,而是另一種觀點。
(Hermann Hesse《Demian》)
離線雲山雪影

只看該作者 1樓  發表于: 2011-06-01
巫鵶子,多謝你哦
受教了
這問題疑惑了很久,一直沒去查
都是自己太懶了
離線巫鴉子

只看該作者 2樓  發表于: 2011-06-02
回 1樓(雲山雪影) 的帖子
不客氣∼這樣也正好鞭策我讀書,
發現自己註冊書前輩的論壇後,閱讀寫文比以前勤奮好幾倍。(上課都沒這麼用功 XDD
Menschen nicht durch Grenzen getrennt, sondern nur durch eine andere Art des Sehens.
把我們和大部分人區隔開來的不是一道界線,而是另一種觀點。
(Hermann Hesse《Demian》)
離線雲山雪影

只看該作者 3樓  發表于: 2011-06-02
回 2樓(巫鴉子) 的帖子
我也是呢
每天來論壇來得最頻繁
學校的網頁經常通知事情,我都不知道